focusky制作体育微课

美债期权市场“亮红灯”:恐慌情绪飙升至2021年“闪崩”以来最高点... 1975年“独臂将军”连升四级,遭到众人质疑,邓小平:他肯定行!... 宝明科技:部分董监事高计划减持不超过16.9万股... 湖南慈利一河道冒出大片黑水又消失,当地:正调查_视频_相关_前往... 特朗普确认不对黄金征收关税 黄金期货价格为何坐上“过山车”?...
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focusky制作体育微课 > 新闻动态 > 1975年“独臂将军”连升四级,遭到众人质疑,邓小平:他肯定行!

1975年“独臂将军”连升四级,遭到众人质疑,邓小平:他肯定行!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6:06    点击次数:185

1994年,中央军委的张震副主席到济南军区检查工作,他此行的头一站定在了河南军区。一到那儿,省军区的司令员、副司令员还有政委都亲自出来迎接他。

两个人一一握手完毕,王英洲站得笔直,像军人一样,抬起左手给张副主席敬了个礼。这时候,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他,眼里满是佩服。

张震很久以前就听说过王英洲的大名,这人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,就算少了一只手也能在军队里混得风生水起。而且,王英洲还从副团长一路升到了副军长,一下子跳了四级,那时候张震也举手赞成呢。

张震好久没见到王英洲了,一看到他用左手行军礼,张震就问:“你近来咋样,过得还不错吧?”

王英洲答道:“都挺不错的。”

张震考察完这里后,转头对王英洲说:“你抽几天时间陪陪我,带我四处转转呗!”

聊天时,张震忽然问起他:“你从副军长干到现在,有好多年了吧?”

王英洲不假思索地说:“已经21年了。”

张震想了想,说:“嗯,时间也不算少了。”

提起王英洲,可能咱们都不咋熟悉,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呀?他的胳膊为啥没了呢?他又怎么能升官呢?

一、王英洲打仗打得非常出色,立下了很多功劳。

大家都知道,咱们新中国的诞生,多亏了老一辈人的不懈努力,他们真的付出了好多,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好日子。

战场上,很多人失去了生命,还有些人虽然活了下来,但也都带着一身的伤疤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,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些英雄。

历史上有不少“独臂勇士”,王英洲就是其中之一,不过他跟别人不一样,1975年他接到了中央军委的任务,被任命为五十四集团军的副军长。

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王英洲的本领比一般人高出很多,就算他少了一只胳膊,组织还是看重他。说到底,就是因为他有胆量、肯拼搏。

先来说说王英洲吧,他1939年出生,老家在河南省叶县,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,后来他还去当了兵。

其实在那个时候,大多数人的家庭条件都很一般,能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,而王英洲却没机会读书。

王英洲出生的时候,我们国家正打仗呢,那时候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苦,所以王英洲的童年生活挺不容易的。不过,等王英洲慢慢长大,新中国就成立了。看到这一切,王英洲心里特别爱国,就想着等自己再长大点儿,一定要去当兵。

王英洲17岁那年,终于达成了心愿,加入了人民解放军,在54军当上了一名战士,从此开始了他的当兵生活。

得提一下,54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,这部队可厉害了。王英洲进了这么强的军队,他的未来肯定不平凡。

王英洲知道这事儿后,心里别提多高兴了,也特别看重这次机会。为了能留下来并干出点名堂,他拼尽全力。别人在训练时,他在训练;别人休息不练了,他还在坚持练。就这样,他练就了一身的好本事。

没过多久,因为朝鲜那边有战事,他就跟着54军被调到了朝鲜,主要负责看守朝鲜的东海岸。虽然那时候朝鲜战争已经打完了,但还有些后续麻烦事儿没解决,所以军队还得留在那儿,生怕对方冷不丁地再来一下。

虽然是驻守,但其实危险不断,而且当地环境条件很差,这让一些士兵开始嘀咕起来。不过,王英洲啥也没说,一直牢牢守在岗位上,当然,其他战士也只是嘴上发发牢骚罢了。

王英洲在朝鲜足足待了两年,因为在那期间他表现出色,被提拔为130师7连侦察班的班长。之后,他就跟着大部队一起回到了祖国。

不过,王英洲可不仅仅是个班长那么简单,他的本事大着呢。直到1960年他去西藏参加平叛战斗时,大家才真正看到他出色的指挥能力。

1960年以前,王英洲还没上过真正的战场,他一直都在拼命提升自己的本事,这也为他日后能升到更高的职位打下了好基础。

在这场战斗中,要是王英洲没指挥,全军可能都完蛋了。这么说是因为当时他们都被困在寺庙里头了。

那时候的局面挺棘手,为了把剩下的土匪一网打尽,好多藏族老百姓都主动帮忙,给部队带路。可那些土匪狡猾得很,人数还多,足足有上千人,竟然把部队给团团围住了。

这种时候,大家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,庙里头啥吃的喝的都没有,本来还能出去找点东西填填肚子,可对方为了不让他们反抗,直接给断了水源和粮食。

当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,王英洲坚定地告诉大家:“伙伴们,咱们得挺住,咱们的亲人肯定会来帮咱们的。”

有了王英洲的打气,战士们硬扛了整整7天7夜。敌人不时冲上来骚扰,他们就轮着上阵反击,一共打退了敌人好几十回。后来,增援的队伍终于到了,大家内外配合,把剩下的敌人全部歼灭了。

看到王英洲的队伍几乎毫发无损,上级领导都感到非常惊讶。一听说是指挥官王英洲的功劳,他立刻赞叹道:“这小子真是个可造之材。”

就在这时,王英洲明确了自己的目标,于是他跟领导申请去了前线作战部队。他渴望上战场,因为只有亲身经历战斗,他才能真正地锻炼和成长。

可是没过多久,王英洲又上了战场,这回打的是对印战争。这场仗的结果太重要了,所以中央领导决定派54军前去迎战。

1962年10月,弄瓦战斗开始了,54军作为打头阵的部队,迈开步子往边境战场的方向前进。

为了把任务完成得更出色,当时54军的军长丁盛打算从军中再选一些精英,王英洲就在其中。

打仗的时候,王英洲总是第一个往前冲,不过还好他保住了性命,可惜的是,指导员和两个排长没能活下来。

在这种时候,战争仍没停息,队伍得有人管,得从原来的队伍里挑些合适的同志来负责这事儿。

王英洲在任务中表现得特别勇敢,还有胆有谋,所以最后大家选他做了指导员。

这就是说,王英洲得负责带领整支队伍,这担子可不轻,但他没有害怕,反而是扎扎实实地开始研究怎么打仗了。

他一开始就给领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领导们全面了解了王英洲同志后,决定暂时把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他。

王英洲带队,成功地把印军两个营给分开了,为赢得战斗起了大作用,大家都对他很钦佩,毕竟这是他头一回指挥打仗。

更关键的是,那时候他还不到25岁,说他是个年轻小伙子,一点都不夸张。

打了大胜仗后,还有些收尾工作得做。有些残兵败将躲进了深山老林,他们仍然很危险。最后,王英洲自告奋勇去“收拾”这些人。

得说一下,那些剩下的部队狡猾得很,稍微有点风吹草动,他们就会溜走,有时还会趁机偷袭,这让王英洲恨得牙痒痒。

听说上级让他们撤回去时,王英洲心里真不想就这么放过那些家伙。于是,他领着战士们一头扎进了树林,饿了就自己找吃的。就这样,他最终还是把那些人给找到了,并且全给解决了。

后来,王英洲不断努力提升自己,做了很多好事。到了1964年,25岁的他就当上了第五十四军130师1营1连的连长。领导们都说:“王英洲以后肯定会大有作为。”

可是好像老天爷并不想让他过得那么轻松,后来发生了一次意外,王英洲失去了一条胳膊,但他一直没有向命运低头。

二、王英洲的右手没了。

1964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搞了一场军事大比赛,既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战士们的厉害,也是想给军事生活加点乐子。

听说要比武大赛,王英洲每天都带着劲儿练习。到了那年3月,第一次考核开始了,王英洲在所有项目里都拿了第一。

不过,王英洲并没有因此自满,他之后还是每天坚持训练。到了6月和9月,又进行了两次比赛,王英洲带领的军队还是拿了第一。

王英洲对战术进攻特别上心,这和他有过实战经历不无关系。他领着部队,通过整整一个月的练习,从班组进攻到排级进攻,再到连级战术进攻演练,都做得十分出色。

可是,等训练结束了,军队里的比赛也比完了,就到了看看成果咋样的时候了。1964年11月,连长王英洲带着大家搞了一次战术实弹攻击演练。

王英洲决定再比一场,因为这毕竟是一场实战演练,他心里清楚其中的风险,但为了让战士们积累更多经验,他还是决定组织这场比赛。

在这种情况下,王英洲对这次比赛特别上心。

为了确保不出差错,他反复查看了现场好几遍,还叮嘱参演的战士们要做到“动作到位、稳稳当当、随机应变”。

另外,王英洲还细心地安排了战士们的衣服、枪支、子弹,甚至是炸药包怎么绑、手榴弹放哪儿这些细节,可没想到,还是出事了。

演练扔炸药包时,有个战士猛地抓起炸药包,一边翻滚一边快跑,巧妙避开“敌人”的子弹,跑到左边地堡跟前,把炸药包塞到地堡底下,然后拉着引信跑到远处,等着炸药包爆炸。

可是,“对手”还是瞅见了炸药包,吓得想溜,这时候机枪手左玉林冲到地堡上,架起机枪,边装弹边吼:“看你们往哪儿跑!”

紧接着,传来了“砰砰砰”的枪响,王英洲意识到情况不妙,连忙大声喊道:“左玉林,快跑!跟着四班往前冲!”

可是左玉林却没听见,还是趴在地上不动,眼看着炸药就要炸了,王英洲急喊:“要出事儿了!”

王英洲急忙冲上前,一把将左玉林拉到自己身后,随即用右手抄起炸药包,打算往外扔,可没想到炸药包突然就炸了。王英洲疼得在地上蜷成一团,左玉林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。

结果,他的右手掌没了。

碰到这种情况,王英洲只能认了,可他心里不甘心就这么结束当兵的日子。手术才过六天,他就开始练习,说自己一定要学会用左手。

其实战士们经常受伤,这很正常。但王英洲没了手掌,不管是在战场上还是日常生活里,手都太重要了。

碰到这种情况,部队通常会安排伤员回家休养,也就意味着军旅生涯的结束。王英洲心里明白这一点,可他还是想留在部队里。

他在心里暗暗发誓:我得让上级领导瞧瞧,我绝非一无是处,我非得证明给他们看不可。

那时候好多人都觉得他不行,毕竟这事儿太难了,但王英洲偏偏做到了。他不仅能用一只手照顾自己,还开始练着用左手开枪呢。

王英洲在锻炼的同时,也主动跟上级说自己有能力干好现在的职位,还想继续带兵。领导看到他这么努力,就批准了他的请求。

从那以后,王英洲就成了名副其实的“独臂将军”,这事儿还上了报纸。有了他的事迹,好多部队常常提起他,拿他当榜样,把他的故事讲给大伙听。

回到工作岗位的王英洲还是坚持锻炼,在比赛里,他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人。

正是因为他不断努力,所以职位才越升越高。

王英洲一开始是副营长,后来升为了营长,再后来又成了副团长。

可是到了1975年,王英洲突然间收到一个任务,那时候他正担任着54军160师478团的副团长呢。

三、邓小平选拔并重用人才

1975年的时候,王英洲去拜访了韩怀智将军,将军给了他一个大好消息:上头打算直接跳过好几级,提拔他当副军长,一下子升了四级呢!

王英洲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,但仔细琢磨琢磨,又觉得这事不可能,因为在部队里,官职都是一级一级往上升的,哪会有跳过好几级直接提拔的好事?他心里还琢磨着,这会不会是有人在逗他玩呢?可一想到是韩怀智将军说的,他又觉得不太像是开玩笑。

王英洲心里琢磨:可能是命令传错了!

心里揣着这些疑问,王英洲还是去了韩怀智的家。

到了目的地,人家递给他一份任职通知,他接过一看:没错,这任命书是真的,还盖着红章呢。

上世纪七十年代,军队人数达到了最多,这样一来,战斗力就变弱了,所以需要一些年轻人来负责管理。

军队是国家的基石,要是打仗的能力变弱了,那可就糟糕透顶了,这让邓小平和陈云心里十分着急。

面对现在的情况,中央商量后,决定要让干部变得更年轻一些。

邓小平同志那时候讲:“得把年轻人提拔上来,让他们去挑大梁,接触的业务多了,眼界自然就开阔了,也就能把本事使得更好了。”

那时候带兵的头头虽然是打过很多仗的老将军,经验十足,可时代不一样了,要是再把这些老前辈请回来掌舵,恐怕会适得其反。

更重要的是,这些老兵在以前的战斗中都受过伤,现在他们体力不济,精力也不足,急需我们赶紧培养很多年轻的力量。

不过挑人也是个难题,虽说年轻人脑子活,但还得能让大家信服,这样一来,他们就想到了王英洲。

我们选择王英洲,是因为他一直都很拼,特别喜欢军队的日子。自从当上54军副军长,他不像别人那样松懈,而是不断提升自己。而且,他特别有指挥经验,这点很重要。

那时候打仗的时候,好多人都特别瞧得上王英洲,特别是当时的军长韩怀智,他以前当过王英洲新兵时的师参谋长。王英洲平时的言行举止,还有他那细心又大胆的个性,早就让韩怀智看在眼里了。

看到名单上写着王英洲,韩怀智军长心里就认定了他,直说:“这家伙肯定没问题!”

后来,邓小平也知道了王英洲的战斗功绩和他的成长故事,他点头说:“这小子不错,肯定能担得起这个担子。”

制定了这个计划,军长韩怀智就开始栽培王英洲,无论大会小会都让他上台讲话,这样做是为了锻炼他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能力和领导能力。

为了让王英洲学会指挥大军,韩怀智军长在演习时特意让他当总指挥。王英洲一开始有点害怕,但韩军长给了他很大的勇气,让他负责安排部队、指挥打仗。没多久,王英洲就进步飞快,真的能够胜任这个职位了。

当上了军长的王英洲,一点也没骄傲,还没忘本。平日里,他从不摆领导架子,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。毕竟他是从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,特别理解基层的辛苦。

有空的时候,王英洲就爱往基层去,感受基层战士的生活,心里装着对基层战士的关心。

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,第54军参与其中,王英洲身为副军长,没有安稳地待在指挥部里,而是主动请缨,跟军长和军党委说想去前线亲自指挥打仗,真的上了战场。

更关键的是,王英洲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求啥回报,总是把战功让给手下的人。他说:“英雄模范一大堆,要是记功也轮不到我,还是给战士们吧。”

1988年,中国军队又一次进行大授衔,当时49岁的王英洲得到了少将军衔,他因此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独臂的将军。

1996年6月份,王英洲当上了河南省军区的政委,成了一位正军级的军官。那时候,离他告别心爱的部队也就只剩下三年了。

1999年,他从河南省军区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,开始享受退休生活。

从1975年到1996年,王英洲在副军长的位置上努力了整整二十一年,这个时间跨度可以说是非常罕见,无人能及。



Powered by focusky制作体育微课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